为什么说康复服务是养老机构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9-04-22 10:11:47
在我国,养老服务属于社会福利事业的范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以公办机构为主,服务对象以贫困、失能和高龄老人为主。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程度还不能满足我国老龄化的需求,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失衡的状态。预计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 2055 年前后趋向最高峰。
根据测算数据,在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青壮年及工作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却在不断下降。25-64岁人口数量将由 2015 年的 10.08 亿人,下降至 2055 年的约 7.3 亿人。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赡养)将面临巨大考验,而机构养老模式值得关注。
从个人选择方面,“医护条件好”是老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和生活能力不断退化,各种常见疾病和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生活自理程度越来越低。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我国300多万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仅有25万左右,而全国失能老人总数在110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并不高,而这部分老人是相对来说更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
我国首批中产阶级(50-65岁)人群即将步入退休阶段(单位:亿人)
全国各地已逐步出现消费能力较强的老年人。这个群体一方面受益于年轻时的积蓄,已经解决了生活中的刚性需求,他们对养老的需求不仅仅限于简单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其中不少人接受了高等教育,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对康复医疗的认可程度和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从国家角度看,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将更能激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可能性,缓解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医养结合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缩短老年人繁琐的就医流程,将慢性病护理和突发性疾病的急救在养老院进行。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提供长期护理、康复训练和简单急救等医疗服务,可以增加部分固定收入,打破养老院盈利难的现状,从而更好的引进优良护理人员,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严重疾病的治疗则是通过与周边合作医院来解决。
如今,部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保,这是对康复医疗发展的一大利好,未来会有更多的老人愿意选择康复服务,康复医疗也将在整个疾病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