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接近九亿,智慧养老走在流行前端
发布时间:2019-06-13 10:34:07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也一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趋势,我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养老及医疗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可以看到社会上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多、基本医疗的保障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来看,2013-2018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2018年末参保人数达到4.18亿人,同比增长4.1%,相比2013年的3.2亿参保人数六年间增加了9637万人。到2018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4.18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24亿人,合计参保人数9.42亿人,相比上年同期9.15亿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离我国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标更近一步。
国家政策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意味着智慧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
智慧养老的概念
面对未来老年人比例的不断增大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智慧养老就为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智慧养老其实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目前,已形成的智慧健康养老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智慧健康养老综合服务模式、智能居家养老模式、社区街道医养护一体化模式。针对居家养老的需求,一些企业也借助数据库将健康档案建立与动态管理有机整合,以云端作为支撑服务的基础,除了满足老人最核心日常照料和健康方面的基本需求;还辅以远程救助、紧急预警、服务人员精准匹配等服务。
智慧养老应用在“远程监控老人生活”、“监测健康”、“智能腕表”等等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家人,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智慧养老不仅将时刻保护老人的安全,还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例如,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不仅能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个随身携带的“药匣子”。智能腕表可随时监测佩戴人的血压、血氧、心率等基本健康数据,设有一键呼救、亲情拨号等简易操作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
国内智慧养老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已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得到实施。同时,5G技术也加快了智慧养老的普及。
如海涛科技旗下“我爱社区”社区智慧养老方案,即分别在合作模式、运营模式、技术方案、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国内领先的创新思路。
智慧社区的建设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必须是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服务为补充,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这样才能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并可持续发展。
不论是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居家老人,未来都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实时同步信息,家属远程也可以了解老人的信息。
在老人有任何日常生活需求时,家属和机构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布需求,并由服务公司根据需求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老人通过佩戴便携式定位设备,一旦发生意外或摔倒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发起求助,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或社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提供救援帮助,为老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