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科技很贴心 生活更舒心
发布时间:2020-11-03 15:23:28
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因为戴了智能手环,最终转危为安。
一辆电瓶车忽然自燃,幸亏有实时监测系统,一场火灾免于发生。
这些都是发生在智慧社区里的场景。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一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再次引发人们对智慧社区的关注。
智慧社区有多智慧?当前智慧社区建设进展如何?
“保姆”24小时在线
智慧社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直击社区服务的痛点和盲点。从居民准备进入小区那一刻起,“智慧”服务就开始了。
在某小区门前,王阿姨手推婴儿车向门禁走去。“嘀”的一声响,人脸识别成功,大门应声而开。
“以前手上拿着东西还要找钥匙,很不方便。”王阿姨说,小区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后,方便又安全。
征得居民同意后,不少智慧社区配备了人脸识别设备。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相比指纹和门禁卡,人脸识别能实现无接触式开门,降低病毒感染风险,受到居民欢迎。
人进社区“刷脸”,车进社区可以“刷牌儿”。罗先生觉得,智慧小区很贴心。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罗先生家吃饭,朋友进入小区之前,罗先生在社区APP中输入这位朋友的车牌号,门禁自动识别出这个号码并放行。
生活在智慧社区,居民更有安全感
电动车上楼充电有引发火灾的隐患。“电动车禁入电梯管控系统”让电动车上不了楼。电动车推入电梯后,电梯门不会自动关闭。乘梯人按下楼层按钮后,电梯进行提醒播报:“电动车进入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电梯已暂停运行,为了您和他人安全,请将电动车推出电梯。”电动车推出后,电梯才会恢复正常运行。
生活在智慧社区,居民有了24小时在线的“保姆”。
管道漏水,智慧测流系统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自动报修;垃圾桶有垃圾溢出,AI(人工智能)及时通知物业;办事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社区小程序里一查便知……
如何守护老人是很多智慧社区关注的重点
74岁的独居老人王大妈正在小区广场上锻炼身体,突然,她眼前一黑,重重地跌坐在靠椅上。
趁头脑还清醒,她赶忙按下了智能手环的呼救键……短短几分钟后,社区工作人员和附近医疗养老健康中心的医生便赶到老人身旁。经过检查,医生判断,老人在活动筋骨时用劲过大,加之天气闷热,引发了高血压。由于干预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多亏了这个小手环!”王大妈说。智能手环是专门为老年人配备的健康养老终端设备。手环与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连接,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对老人进行定位和紧急救护。
除了智能手环,智慧社区还探索出不少守护老人的新方式。如,“未出门预警”。如果独居老人24小时没有出门,预警信息就会发送到社区网格员手机上。再比如,“未用电预警”。如果在用电时段老人没有用电,后台系统也会发出预警信息。
解难题有了新突破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将科技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各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向。
突发事件如何及时处置?海涛科技建立了一套智慧安防系统。这套系统实现对小区内部公共区域和干道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社区还采用了无线传感采集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智慧社区平台与公安系统联网后发挥出了更大作用。
今年1月,一名可疑男子多次出入某小区。他行色匆匆,多次与不同的人员同行。这些异常举动触发了智慧社区平台的预警。民警们研判后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侦查。
在小区一间出租房内,民警们发现了24名可疑人员,同时查获了大量传销课件,原来是一伙传销人员在这里聚集。传销案件刚刚萌芽,就被警方抓了个正着。
海涛科技与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政府正式达成合作。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乡村记忆社区正式启用“Wi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正式实现电脑端与手机APP信息同步,以预先录入辖区居民信息为基础,工作人员可在手机APP中快速查询到来访人员信息,核实来访人员是否为本社区居民,为当下疫情防控管理提供了便利。
经过智慧社区建设,很多“问题小区”变成了平安社区。
《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指出,最大限度推动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做到在网格内第一时间感知防范社会风险,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矛盾问题,第一时间了解相应群众诉求,排除互斥和不合作的“碎片化社区模式”,有效实现社区服务管理扁平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整体型社区模式”。
进入加速落地阶段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中国智慧社区的政策方向初步形成,推进内容已见雏形,多元主体正在培育。
早在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争取到2020年,使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疫情防控期间,智慧社区的落地应用进入加速阶段。今年3月,民政部等4部门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引》,提出“依托各类现有信息平台特别是社区信息平台,开发适用于社区防控工作全流程和各环节的功能应用”。如,有条件的社区,在社区居民授权同意的情况下,可通过社区物联设备智能互联提供人脸识别通行服务;可设置红外体温检测设备,自动对社区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等等。
今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为智慧社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提出“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包括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整合社区安保、车辆、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等数据信息,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等。
近年来,智慧社区产业逐渐形成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局面,涉及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软件和算法供应商、房地产开发商、物业运营商等多个主体。
当前,不少公司正在加速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我爱社区将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运营模式相结合,不局限于模块化的单一性能产品,如今已经将集成化的大数据放于产品的后台,有了自主的运营平台和坚实的后台运作系统,保证了健康和医疗基本属性,在实质性的功能上做出拔高,克服市场出现的短板,实现规模化效益。将智慧社区的发展走向实质。努力建设更具魅力的智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