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养老难”,国家制定新《意见》
发布时间:2017-06-22 13:53:46
逐步将养老事业转为养老产业,实行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并以市场为主,坚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这个基本方向,才能在一个养老负担日益沉重的老龄化社会中,充分保障老年人享有各种服务和福利,保持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简称《意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明确了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转给爸妈看!国务院发文,老年人以后能享受这20项福利了……”在移动媒体和社交媒体上,有关《意见》的内容转发率很高,评论也很热闹。
《意见》共圈定20项老年人福利,包括基本生活服务、公共设施、医疗健康和文化教育四大服务板块。其中有一定含金量的重点福利有:针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补贴实施全覆盖,将贫困家庭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每年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包括体检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对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参加基本医保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2017年底前基本实现老年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等等。
以上多项老年人的重点福利,每一项都可以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其中前几项需要地方财政增加专项投入,后一项涉及各地基本医保待遇差别如何衔接,其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主要还不取决于基本医保待遇差别障碍如何消除,而在于眼下“分灶运营”的地方医保背后的地方政府,能不能坚决摒弃“患得患失”的思维痼疾。
养老已成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有些欠发达国家,养老工作几乎尚未起步,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养老工作历时欠账较多,整体养老水平相对不足。在发达国家,即如是在全球福利程度最高的北欧国家,养老难题也未能真正破解,比如覆盖全民的基本社会福利,目前就面临着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中国已被联合国标定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仅空巢老人就已突破1.1亿人,到2050年前后,老龄化占比将达到34.1%,老年人总量将达5亿人,接近欧洲所有国家的总人口。世界上进行养老产业化尝试的国家,尚无破解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先例。由于养老业投入与产出的普遍不对等,包括产业化发展最早的北欧诸国,至今也未能实现国家层面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更遑论收支相抵略有盈余。
尽管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智慧养老产业的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智慧养老理念和技术的介入,无疑将使未来的养老模式变得多样化、人性化、高效化,有效破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