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企业兼并融合,行业洗牌加速,中小物业如何在逆境中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01 13:59:38
在强者恒强大型物业服务企业纷纷拥抱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小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实现业务体系变革,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形成裂变式盈利模式,才能融入共创、共享、共生的发展生态?
行业洗牌加速,兼并融合屡见不鲜
根据第四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主论坛上发布的《2018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1.8万家物业服务企业;904.7万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管理面积达246.65亿平方米;年总营收达6007.2亿。其中,TOP100的物业服务企业物在管面达到79.13亿平方米,占到行业总面积的32.08%;企业人员达到163.95万人,占行业总人数的18.12%;物业营业收入达1804.27亿元,占行业总收入30.04%。由此推算,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占行业企业总数量90%左右;企业人员占行业总人数80%左右;管理面积仅占行业总管理面积60%左右。

▲ 2017物业百强企业不同层级管理面积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也同样显示,中国百强物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底的16.28%逐步增加到2017年底的32.42%,其中TOP10企业管理面积均值达到21588.21万平方米。
大背景下,百强物业服务企业各项数据持续呈上涨趋势,占比将会越来越大,物业管理行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逐渐成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兼并融合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强者恒强、加速集中的势头越来越快。据预测,2026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28.27亿平方米,市场份额将达到67.33%。
那么,中小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中小物业服务企业的突破点
百强物业企业之所以发展得越来越好,是因为他们综合实力较强,在拥有完整的管理体系、较为充足的运维资金和丰富的行业资源的同时,对行业发展趋势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10月24日,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发布《2018中国上市物业服务价值创新研究报告》,首创发布“中国物业服务价值创新指数”,其指数涵盖“经营业绩”、“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创新”5个一级指标,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2018年将有65%的上市物业企业采用技术手段转型,其中4%将建设智慧社区。

▲ 2014-2017年百强企业智能化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 2017年百强企业不同层级APP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减缓,新增物业资源随之减少,物业服务企业的焦点从新增物业资源转向存量物业资源运营。许多百强物业企业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升级,并和专业的科技公司合作投资建设了智慧社区运营平台,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客户来源,并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经营效益。物业行业的社区运营道路也逐渐由迷茫走向明朗,物业资本化由疯狂走向理性。
中小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正视现有问题,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建设智慧社区,开展社区运营,把握当前红利。
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目前,中小物业服务企业呈现“三高三低”(企业数量高、总管理面积高、就业率高,人均收入低、科技化含量低、员工文化水平低)的现状,在发展社区运营中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
1、效率问题
从《2018中国上市物业服务价值创新研究报告》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被纳入“上市物业服务创新价值评估”范围的104家上市公司中,人员管理效率比行业均值高7.6%,单位员工产值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6倍。结合行业整体数据可以看出,中小物业服务企业虽然人数占比高,但管理面积低,相应的人均管理面积低,工作效率低。
企业若快速扩张,管理项目会成倍的增长,工作量必然随之增加,人员工作效率能否同步提升?各个交接环节的时间成本能否有效控制。若一味依赖增加员工数量来满足运营管理需求,企业运营成本会不断增长。若效率低、管理与实际脱节就无法保证服务工作正常完成,导致满意度降低,企业同样无法长期生存。因此提高效率是首要目标。
2、成本问题
除了不断提高的人工成本,很多中小物业服务企业面临信息化转型成本过高的问题。若独立搭建信息化平台,企业至少要承担服务器成本、网络设备成本、软件成本、交付成本、后期维护成本,若不采用信息化手段,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寻找低成本的信息化社区运营平台是必经之路。
3、资源问题
企业若开展社区运营需要具备一定的招商能力,中小物业服务企业在行业资源方面相对匮乏,成熟的服务供应商通常会选择规模大且发展稳定的平台合作,这种情况下,中小平台很难获得全面的合作资源,进行规模化运营。因此借助成熟、开放的平台来借船出海成为最佳选择。